基础知识
催眠原理
关于催眠的基本介绍
催眠的最早起源已不可查,但从医学角度来说,现代催眠起源于1843年,原意为希腊语中“睡眠”的意思。 催眠所研究的,就是人的前意识(表层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状态的触发及转变。
催眠的主要用意在触发“恍惚”状态,从而对潜意识进行沟通,故催眠也被广泛称之为“潜意识沟通”。
现代的催眠被相对广泛地运用在心理问题、激素紊乱、神经性紊乱等症结上,亦常被用于心神放松、缓解压力、整理思绪的疗愈用途。
由催眠对应的,是人体的脑波,不同的脑波对应不同的状态和感受,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级:
β脑波
人们最普遍的状态,基本上都在清醒的时候出现,脑波活跃且反应快速、敏感;人在β脑波下的所有感受都源于五感的直接神经传递。
α脑波
人们睡着时的脑波,也会发生在一些浅层次的梦境之中,脑波趋于平稳且反应变慢,相对迟钝;在α脑波下,人会相对放松,五感会变得简单迟钝,甚至是很难感受到。
θ脑波
常发生在人们进入深层及梦境中的脑波,脑波进一步平缓,反应速度也很慢,但是可容纳的信息也相对增加;与α脑波不同,这里的梦境可以以假乱真,甚至可以通过大脑编排的五感感受到并没有出现的感觉(比如可以尝到、闻到具体的味道,而在α脑波下就不行)。
γ脑波
目前尚难被证实绝对存在的脑波状态,仅有一些个例可以说明该脑波可能存在,且很难在个体上再次复现;基本上很少作为讨论的范畴。 根据心理和脑神经外科的研究,大多数的催眠都发生在α脑波下,这个也是每个人基本上都可以进入到的状态。
催眠状态、被催眠和睡着的区别
被催眠作为生活中一个不太常见的状态,其实是充满很多误解的,尤其是源于很多催眠相关作品(笑)。比如用一个怀表在眼前晃一晃就可以催眠一个人,比如一个人直视着水晶球之类的东西就会被催眠,或者干脆看某一个图像就会被催眠这样。
但那样基本上是行不通的,毕竟催眠在大多数时候是科学的(笑);而用怀表和水晶球之类的东西做催眠其实也不是不行,早古早年间是有很多人这样做催眠的,不过普适性和效果不是特别好。但其重点并不是用什么道具,而是这个人说了什么,以及怎么说的。(如果你功力很强,晃榴莲来催眠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小心别砸到别人和自己。)
还有一个重要的误解就是:被催眠的状态=睡着了的状态。
其实单单从脑波上来说,二者表现的脑波其实基本上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人在被催眠后依旧是可以进行沟通的,但睡着了通常是不行的。所以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催眠是出于“浅层次α脑波”状态下的催眠,不过这个说法尚有待商榷。
简单来说,大多数处于催眠下的人,会有类似“清醒梦”的感觉,四肢无力或者很难感受、呼吸趋于平缓、意识混沌或者比较空白等。其实也就是平常人们睡得“不是特别安稳”的状态(所以催眠中语句编排有问题就会容易醒)。
当然,也会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刚才提到的状态的,或者干脆非常短,很难被捕捉到,这些人面临大多数常见的催眠就很难享受了,当然,这并不代表无法被催眠。
催眠的分类和特点
传统催眠(学院派催眠)
最为古老的的催眠流派,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广为流传的催眠流派;曾多用于古代占卜、神学活动、萨满治疗等等。大部分学生心理/精神相关专业学习的基本都是以该流派的催眠。
- 优点:常见、稳定、明确、相对安全且手法多样化的催眠,普适性强,可 以被用在多种载体,如音频、视频、图像等,有非常多的资料和文献可以参考;且入门学习相对简单。常用于各式各样的心理/精神的治疗中,普遍接受度很高。
- 缺点:对环境、受术者和催眠师的关系、信任程度有一定的要求。
前期的引导时间长,需要在催眠过程中不断通过验证来确定受术者的状态,并要求受术者在进行时必须保持相对的静止,不能随意移动,单次催眠时间基本上都在1个小时以上。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或者难以沟通的受术者很难进行,需要引入别的手段。个别时候容易被患者带偏。
舞台催眠(表演催眠)
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左右的催眠,在20世纪30年代伊始,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马戏团/舞台/魔术表演中,故也被成为表演催眠。该流派催眠以华丽的手法、令人惊讶的表现形式著称。
舞台催眠也曾被用于治疗一些PTSD(创伤应激综合征)、ADHD(注意力缺失)、以及如封闭症等先天性的一些心理/精神疾病,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优点:不需要传统催眠的环境、备案、信任等要求,可以快速地对受术者进行影响和潜意识沟通。触发速度非常快,甚至可以在对方毫不知情的几秒内让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
- 缺点:需要大量的练习,对于催眠师本人要求极其高的同时,对受术者的要求也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舞台催眠会对受术者有一个筛选的过程。
表演催眠不但对场景有所要求,且通常需要至少集中大于等于3人的注意力(不包含催眠师和受术者),人数多少的把控力完全 依据催眠师的个人能力,这也导致这类型的催眠流派在慢慢凋零且学习的人越来越少的部分原因。
神经语言催眠
神经语言催眠(Neuro Lingustic Programming,简称 NLP 催眠)又被称之为神经语言催眠/神经语言疗法,起源于20世纪下旬;是将现代的心理学、语言学和编程知识混合明新而产生的新学科和流派。
NLP 催眠的出现解决了众多心理/精神方面的疑难杂症,且方式更新颖,效果更明显。
NLP 催眠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相对快速的让受术者进入状态,且以一个相对正常的聊天形式进行,而非传统催眠相对严肃和正襟危坐的状态;也不对场景、环境等有所太多的要求,只需要不那么容易被打扰就好。
NLP 自发明伊始,就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的领域。
- 优点:快速、简单、轻便的引导环节,可以让受术者更轻松自在地进入状态;单次催眠时间不需要很长,就可以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受术者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进行暗示和潜意识引导,甚至受术者都不知道自己被催眠了,可以有效减少受术者的紧张感等等。
- 缺点:涉及的领域过多,需要掌握的知识也非常繁复,在需要大量知识的同时,对催眠师个人的语言表达、事前排练、了解深度都有很多要求。且碰到了什么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文献和经验可以被借鉴,必须要催眠师自己构想和实验;并且要求催眠师具有良好的临场变动的能力。
总结:目前已有的绝大部分催眠音频基本上都是传统催眠形式的,且大部分其实并不是相关专业从业者所做,故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听 的人做更多的一些事情,如了解听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听的方法和姿势。毕竟,每个人的心理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更好的了解自己,也就可以更好地享受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可以带来的快感。
在决定听之前,不妨先做个测试看一下自己的接受度如何,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催眠接受度自我测试
本测试共 10 个问题,将各个问题的得分相加即为总分。
问题:你是否可以…… | 完全可以 | 基本可以 | 不可以 |
---|---|---|---|
凭空想象某个物体(如:桌面上出现一个鲜红的苹果) | 2 | 1 | 0 |
快速地发现新事物和自己已经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 | 2 | 1 | 0 |
容易地与他人共情,理解他人的感受 | 2 | 1 | 0 |
经常地进入梦境 | 2 | 1 | 0 |
在看小说/漫画/视频的时候快速带入某一个角色 | 2 | 1 | 0 |
长期保持理智、自主、坚定的思维 | -3 | -2 | 0 |
很容易或很自然地发呆/放空自己的思维 | 2 | 1 | 0 |
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和幻想中 | 2 | 1 | 0 |
会感觉心里会有另外一个声音(无论这个声音是否属于你) | 2 | 1 | 0 |
习惯性去思考别人说话的意义和内容 | -3 | -1 | 0 |
- 3 分以下的同学建议做三个月以上的冥想后再去听音频,如果你觉得做冥想没感觉,建议换个xp
- 4-5 分可以比较容易进入浅层的放松和恍惚状态,但深入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练习。
- 6-7 分可以很容易进入浅层的放松和恍惚状态,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深入,催眠可以对你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 8-10 分可以快速地进入放松和恍惚状态,可以深入到潜意识进行完全的改变,催眠会对你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